【故乡】古时会稽东大门,如今杭绍台重要枢纽!
  • 转载自: 住在好房
  • 时间: 2019-09-22 08:21:42
  • 688人浏览

杭绍台铁路的建设,正如火如荼。

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,国家沿海铁路快速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,它的每一个站点,都极为重要。

而在绍兴,有一个重要站点,是东关站。

11.webp.jpg

(东关站效果图 来源网络)

东关,因地处会稽县最东端,故而得名。明朝称“东关驿”,清雍正时期设乡。
民国期间,东关分属东关镇、长松、古湖等乡。

建国后,划归上虞县设镇,新世纪初,撤镇为街道。

旧时,东关是绍兴的东大门,而如今,杭绍台铁路、104国道、萧绍运河三线平行横贯,东关仍然是绍兴的重大交通枢纽。素有“金柯桥,银东关”的美誉

12.webp.jpg
(图片来源网络)
1st
炼塘:勾践韬光养晦,徐渭流连忘返
不仅地处要道,东关深厚的文化底蕴,更是声名远播。

在东关街道西面,紧挨着浙东运河,有一个文化古村——炼塘村
《绍兴府志》记载:越王句践铸剑于此,有水塘供工匠洗擦,称为炼塘。
2500年前,越王勾践在炼塘韬光养晦,大兴水利。那时遗留下来特有的堰坝、水域设施,至今在炼塘仍依稀可见。
炼塘村纤道贯通,山秀水明,千百年来,为文人骚客所向往。
明嘉靖年间,上虞后山茶系当时名茶
徐渭对茶痴迷,慕名前去品尝。回城途中,船过炼塘,他边品茶,边欣赏船外景色,绿水青山,悠悠纤道,石桥飞架,轻舟穿梭。
徐渭触情生情,顿时挥笔写下气势磅礴的《煎茶七类》,成为流传后世、文和艺的不朽名作!

13.webp.jpg

(《煎茶七类》局部 来源网络)

          2nd一段求贤佳话:竺可桢三请马一浮

东关人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集大成者,贡献自然不言而喻。
在和他的老乡马一浮之间,还有一段求贤若渴的佳话,被誉为当代版的“三顾茅庐”
竺可桢时任浙江大学校长,在得知马一浮隐居西湖畔,遂前往其住处,坦诚盛邀他开讲国学之意。
马一浮虽然满腹经纶,但一心只想专研中国传统儒学,再三推辞竺可桢的盛情邀请。竺可桢也从未放弃。
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马一浮为生活所迫,当收到竺可桢第三次邀请时,终于答应在浙大开坛授课。

14.webp.jpg
(竺可桢照片 来源网络)

马一浮何许人也?
他亦是东关人,精通英、德、法、日等多国语言,对儒释道和经学中的今古文、汉学融会贯通,还是著名的书法家、篆刻家。
他与“清华四大导师”之一的梁漱溟齐名,梁漱溟称其为“千年国粹,一代儒宗”

15.webp.jpg

周恩来总理陪苏联元首伏罗希洛夫拜访马一浮(右三)

3st未曾消失的五猖庙会
东关街道民间文化,非常繁盛。
鲁迅在《朝花夕拾》中写道: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。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,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。
据资料显示,东关五猖会一般数年迎赛一次,一旦迎赛就轰动全县,盛大异常。
浩浩荡荡的队伍蜿蜒二三里。有舞龙的,踩高跷的,敲棚云门鼓的,燃放荷花铳的,犹如一幅太平盛世的民俗风情画。
五猖会曾一度销声匿迹,后来在东关人的支持下,得到复兴。
2013年,东关五猖会获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

16.webp.jpg

(图片来源与网络)

这个关于信仰的盛会,是东关文化中的星星之火。对东关人而言,失而复得,异常珍贵,五猖会已升华为当地人凝聚力的象征。

杭绍台铁路“东关站”,正在紧罗密布的建设
东关街道也在加快周边规划调整和功能业态布局,为高铁站的启用做好无缝衔接。
在“悠游门户,绍兴归谷”的定位下,东关已然是上虞区“实施融杭联甬接沪行动计划,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东关站的落成,意味着融入“长三角一体化”,东关先行一步。
这个古时的交通要地,今天正重新焕发的强劲的生命力。




17.webp.jpg

未点赞

0

转载自:住在好房
0

推荐房源

查看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