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企迎巨变:百余只地产股飘绿 对普通购房者有何影响
  • 时间: 2018-11-08 17:47:17
  • 716人浏览

随着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利空消息不断,即便房企为稳住股价频频出招,却难掩地产股“跌跌”不休之势。有数据显示,截至9月27日收盘,该板块下跌幅度为1.35%,且有115只相关股票下跌,上涨股票仅13只。

与此同时,一条“商品房预售制将取消”的消息在网上盛传。尽管相关部门很快辟谣,否认正在研究取消商品房预售制,但人们仍然认为,这条消息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,既是警示也是提醒。

就房地产股票是否还有投资价值,某私募网站对国内私募机构展开调查,70.32%私募认为房地产股票明显低估,随着大盘走稳,依旧具备投资价值,18.35%私募则表示,估值不高并不代表房地产股票就值得投资,11.33%私募则表示不好判断。

与很多行业相比,房地产这个本应是“重投资”的业务,实际上可以非常“轻”。比如,行业最著名的“456”(房企要求拿地后4个月开盘,5个月资金回正,6个月资金再投资),甚至更为激进的“345”,都意味着资金的回正周期可以做到非常的短。这个回正周期要远远超过很多的“轻资产”行业。

业内人士表示,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房地产行业能够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,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,这些矛盾和纠纷让购买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。他说,房地产市场对预售制度非常敏感,特别是强调高周转和高负债的企业。从对股市的影响看,房地产股全线下调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政策调控继续收紧的担忧。

房地产行业的预售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我国香港地区。内地的房地产制度学习借鉴了大量的香港的制度和实践,预售制度就是其中之一。在1994年前后通过的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》、《城市房地产经营管理条例》和《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》等法律文件中,预售制度被正式确立。

对于预售制度的取消这一猜测,有业内人士认为,虽然全面实施取消预售制度的可能性不大,但在部分城市试点的可能性则明显增加。他说,从历史情况来看,预售制度的确存在很多问题,当下房地产市场的质量问题、交付问题等,基本都与预售制度有关。预售制度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障度低,不确定因素太多。

“短期来看,取消这一制度的可能性不大,因为当下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中小企业占大多数,龙头房企并不多,当下取消预售制度,有利于资金宽裕的国企及大企业,对小企业来说则是灭顶之灾,”该业内人士称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今年以来,在金融环境“去杠杆”“防范系统性风险”的情况下,预售制度带来的经营性现金流,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更加弥足珍贵。在经营处境尴尬的地产行业中,加快销售、加快回款才是地产行业真正度过寒冬、保障现金流的关键。

未点赞

110

110

推荐房源

查看更多>>